摘抄自 人生哲思录-周国平
◆ 第一编 生命感悟
-
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,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,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。
-
那些只把生命用来追求物质的人,实际上既怠慢了自己生命的真正需要,也剥夺了自己生命享受的广阔疆域。
-
我们应向一切虔信的民族学习一个基本信念,就是敬畏自然
-
在生存需要能够基本满足之后,是物质欲望仍占上风,继续膨胀,还是精神欲望开始上升,渐成主导,一个人的素质由此可以判定。
-
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,那么,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,唯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。
-
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,这是一种修养,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,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。
-
理解与欣赏一样,必须同对象保持相当的距离,然后才能观其大体。不在某种程度上超脱,就绝不能对人生有深刻见解。
◆ 人生境界
-
人必须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。
-
不能一味攀援在社会建筑物和他人身上。你要自己在生命的土壤中扎根。你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自己的锚。
-
一个人如果把自己仅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,即使是极其美好的事物,顺利时也许看不出他的内在空虚,缺乏根基,但一旦起了风浪,例如社会动乱、事业挫折、亲人亡故、失恋等等,就会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。
-
但是,不要忘记了最主要的事情:你仍然属于你自己。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,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自足的精神世界。
-
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,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,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,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。
-
一个人应该认清自己的天性,知道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人,从而过最适合于他的天性的生活,而对他而言这就是最好的生活。明乎此,他就不会在喧闹的人世间迷失方向了。
-
人之需要独处,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。所谓整合,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。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,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,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。所以,有无独处的能力,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,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。
-
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,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、喜欢朋友的人,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,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。在他看来,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固然是一种缺陷,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。
◆ 人生境界
-
一个人拥有自己明确的、坚定的价值观,这是一个基本要求。当然,这需要阅历和思考,并且始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。然而,你终究会发现,价值观完全不是抽象的东西,当你从自己所追求和珍惜的价值中获得巨大的幸福感之时,你就知道你是对的,因而不会觉得坚持是难事。
-
真正有独特个性的人并不竭力显示自己的独特,他不怕自己显得与旁人一样。那些时时处处想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,往往是一些虚荣心十足的平庸之辈。
-
人生在世最重要的事情不是幸福或不幸,而是不论幸福还是不幸都保持做人的正直和尊严。
-
所谓优秀,是在人性的意义上说的,就是要把人之为人的禀赋发展得尽可能的好,把人性的品质在自己身上实现出来。按照我的理解,可以把这些品质概括为四项,即善良的生命、丰富的心灵、自由的头脑、高贵的灵魂。
◆ 生活质量
-
一是在人生的态度上自己做主,有明确坚定的价值观,有自己处世做人的原则,在俗世中不随波逐流。二是在事业的选择上自己做主,有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,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,感到内在的愉快和充实。人生中有真信念,事业上有真兴趣,这二者证明了你有一个真自我。
-
个性发展是人类幸福的要素之一。每人都展现出自己独特的美,开放出自己的奇花异卉,每人也都欣赏其他一切人的美,人人都是美的创造者和欣赏者,这样的世界才是赏心悦目的人类家园。相反的情形是,人们追随舆论和时尚,互相模仿,面目雷同,世界成为插满假花的墓地。
-
世界上特立独行的人为什么这么少?原因有二。一是懒惰,因为一个人要对自己负责,真正实现自己,成为一个独特的自己,是必须付出巨大的努力的,许多人怕吃苦,怕麻烦,就宁愿放松自己,做一个平庸的人。二是怯懦,因为在一个大家都平庸的环境里,少数人若仍要追求优秀和独特,就会遭到讥笑、嫉妒甚至迫害,于是为了自保而退缩,违心地随大流。
-
人在多大程度上不依赖于物质的东西,人就在多大程度上是自由的。
-
浪漫主义在痛苦中发现了美感,于是为了美感而寻找痛苦,夸大痛苦,甚至伪造痛苦。然而,假的痛苦有千百种语言,真的痛苦却没有语言。
◆ 人生况味
真正打动人的感情总是朴实无华的,它不出声,不张扬,埋得很深。沉默有一种特别的力量,当一切喧嚣静息下来后,它仍然在工作着,穿透可见或不可见的间隔,直达人心的最深处。
◆ 第二编 情感体验
-
爱是耐心,是等待意义在时间中慢慢生成。
-
爱的经历决定了人生内涵的广度和深度,一个人的爱的经历越是深刻和丰富,他就越是深入和充分地活了一场。
-
一个只想被人爱而没有爱人之心的人,其实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爱。他真正在乎的也不是被爱,而是占有。
-
分寸感是成熟的爱的标志,它懂得遵守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,这个距离意味着对于对方作为独立人格的尊重,包括尊重对方独处的权利。
◆ 性与爱
-
好的爱情是双方以自由为最高赠礼的洒脱,以及绝不滥用这一份自由的珍惜。
-
好的两性关系有弹性,彼此既非僵硬地占有,也非软弱地依附。相爱的人给予对方的最好礼物是自由。两个自由人之间的爱具有必要的张力,它牢固但不板结,缠绵但不粘滞。没有缝隙的爱太可怕了,爱情在其中失去了呼吸的空间,迟早会窒息。
-
爱一个人的最好的方式是:把她(他)当作独立的个人尊重她,把她当作最亲的亲人心疼她。
-
衡量两性关系有两把尺子。一是法律,凡是不违背法律的行为,均应视为私事,他人不得强行干涉。二是道德,对一切真实的感情不可作道德判断,唯有感情上的不诚实或者借感情之名牟利才是不道德的。一切真爱都是美的、善的,超越于是非和道德的评判。
-
爱是给予,对于爱者来说,这给予是必需,是内在丰盈的流溢,是一种大满足。温柔也是一种能量,如果得不到释放,便会造成内伤,甚至转化为粗暴和冷酷。好的爱情能使双方的这种能量获得最佳释放,这便是爱情中的幸福境界。
-
在爱情中,专一不是预设的目标—预设了也没有用,而是主观相爱程度和客观情势共同作用的一个结果。
-
爱情的专一可以有两个含义,一是热恋时的排他性,二是长期共同生活中彼此相爱的主旋律。在这两个含义之外苛求爱情的专一,我认为是对人性的无知。
◆ 婚姻和家庭
-
各人仍应是独立的个人,并把对方作为独立的个人予以尊重。
-
最好的状态是双方都以信任之心不限制对方的自由,同时又都以珍惜之心不滥用自己的自由。
Q.E.D.